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工程,是弥漫和散布于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内在精神和品格风貌。
怎样打造校园文化?
优美的校园文化能够给师生一种愉悦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去工作和学习。既然校园文化是为了促进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发生服务和保障,那么问题就来了,打造校园文化校长一定要有整体感,要从聚焦目标着手,定位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准确定位
定位就好比在现实状况和未来预期之间,找到一个关联地带,是以一个接一个衔接点,绘出的一个坐标图示。横轴是学校现实基础,是对当前发展现状的准确分析与把握,竖轴是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随着时间节点发展的前景看好。横轴与竖轴交汇处的坐标点,则是基于此岸与彼岸之间Z容易着手和Z近的学校发展区域确定。学校有了这样的坐标定位,未来才有可能一路走高,走出一条漂亮的“阿贝尔线”。
准确的定位,要有大格局意识,要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定位,放在当前世界发展对中国教育的要求中去定位,放在国家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当中去定位,基于学生立德树人综合发展的目标中去定位。定位要研究教育、研究学校、研究教师、研究学生,包括研究自己。研究作为校长办学所关联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办学体系当中,每一项因素都极有可能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掣肘。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种因素的“缺陷”,而让其他因素的“长板”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些因素需要相互协调一致,不能参差不齐和过分长短不一。
校长弄清楚横轴的现实,理清楚竖轴的时间节点,准确找到坐标点。准确定位学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和团队中的一大部分重要力量去探讨去调适,而不是校长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一个集体认同的定位,会成为集体的工作目标,集体才会充满正能量地去积极的执行任务。
长远规划
规划比定位更近了一步,就是在校园环境和培养目标之间寻求现实支点。有位做家庭装修的朋友讲,“一套房子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我特别认同这句话,“一所校园,能够给师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规划不同于定位的地方,也是比定位更加接近“人的发展地方校园长远规划着力于思考人在校园文化中的成长,斟酌于如何实现人的发展学校需要重点去做的工作内容,以此领引校园弘扬的精神文化。
一所崇尚人性敬畏成长的学校,就要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快乐成长D1位,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学习所需的环境,退回到儿童思维去理解教育。基于儿童,弘扬人文,热爱运动,崇尚科学,追求艺术的美,运用好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智慧,影响并领引人的素养形成。
前瞻性的规划需要有中长期目标,长远规划需要更高地站在人的发展目标去思考环境,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们成长成什么样子,就需要打造怎样的环境。规划中蕴含着一种教师与孩子,学校与家庭,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友好、信任、包容的学校管理姿态,就需要有完善、开放的环境文化。比如对于洗手间的态度决定着洗手间的建设标准,对于阅读的态度决定着图书区域的建设标准,对于健康的态度决定着运动区域的建设标准……在这些态度中蕴含的标准需要用细节去体现。图书角、运动角、可以围坐的小桌,随时发生的真实情景的学习,都能在预期中得以实现。
规划要由内及外,由远及远,由大及小。越是能够从校园的小角落,离孩子们Z近Z方便的区域着眼,越是细微之处花去的心思,越是能够体现规划的良苦用心。顾明远先生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细微之处的“教书育人”是规划Z打动人心的地方。
多元设计
在“设计”前面增加了定语“多元”,考虑的是设计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我们要表达的不能单一呆板去呈现,需要地刻石雕,山水自然,绿树红花,以及完善的校园设施,都能表达陈述,让“一草一木开口说话”。表现形式越是丰富,越能够体现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崇尚的文化样本的力量,越是容易被师生接受和认同。设计要做的是充分理解规划,理解教师,理解孩子,满足需求,呵护情感。
同样是有营养,不能都吃肉,也要吃含有维生素的蔬菜,以及菌类等。同样是吃肉,也得变着花样的各种煎炒烹炸。同样是一道菜,除了好吃有营养,也要品相好,色香味俱全,才能吸引孩子。文化实现的多元设计需要花心思,与“好吃有营养”这件事情道理相同。同样是校园文化规划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就要帮助规划怎样更丰富、更有趣、更有美感地实现。
设计具有美感是Z能体现设计者审美能力的,这样的审美不能只是校长的审美。审美价值取向能够决定学校文化的层次,决定文化审美或恶俗或雅致,起决定性的这个人Z有可能的就是校长。所以校长绝不能以自己一个人的审美去决定设计的呈现方式,除非你自己是一名高级美学专家,否则绝不要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设计这件事情要用民主轨道去解决,也就是充分了解师生需求,运用好教师和家长资源,以专业目光去看待审美这件严肃的事情。
普通的审美,Z起码具备一个感受,那就是“舒服”,走到哪里都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随心舒服。高级的审美,会有“惊艳”的感受,这种感受能够引导控制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形成。但是学校里“惊艳”之处不能太多,多了就会视觉疲劳,点睛之笔Z为合适。色彩的把握体会也是设计Z重要的部分,色彩也是决定审美水准的重点。即使色彩确定,色度也是美学当中需要把握的。校园里的色彩不能太多,色彩斑澜极有可能成为视觉污染。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把握确定使用某种彩色去呈现,那就使用白色、灰色、木色……大自然是Z美的色彩专家,越是接近自然越是接近儿童审美,越是能够给予儿童思考留白,给孩子创造的空间与想象力。
课程实施
从定位到规划,再到设计,直到施工全部完成,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落地实现,即使一切整修完毕,全新的校园等候学生入校,也只是完成了文化建设的Z基础部分,至此,校园文化建设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课程实施才是决定文化建设的发展朝向的常态与过程是否朝着越来越美,越来越丰厚,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利于学习的文化建设取向发展,由课程实施和评价管理去决定。
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之间能够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发展,管理者构建的课程管理体系是主导因素。学校发展是动态的,学校的下面不D表明天,甚至这一刻都不D表下一秒钟,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也都是一个具有破坏能力的“小可爱”,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引导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所以看一所学校,一定要有孩子,要透过孩子去看校园文化建设,要看学校文化里是否能够看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