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为响应两hui提出的“数实融合”“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满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落实。这五年时间,各大高校致力于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目的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智慧项目、业务架构如果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然而回看很多校园网机房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老化。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设施难以支撑技术架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空谈。
智慧校园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然而校园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网络基础设施构成是相对需要多方面资源支撑的:各校区之间的光纤通信线路、校园内楼宇之间的室外通讯光缆、各楼宇内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室内信息插座、各楼宇配线间内的网络机柜、配线架、跳线和网络设备、语音设备、ip资源、号码号段等,并且资源使用部门相对也是分散的,这就意味着资源位置分散、承载业务也相对分散。
这几年高校不断的将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发展壮大”,不断的铺设、拓宽通信管道,采购新设备硬件,进行基础设施硬件的优化和完善,力求为信息化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但没有综合考虑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复杂性、特殊性,忽略了软件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管理与硬件应齐步而行,导致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有了量变却没有让校园网络产生质变,我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忽视优xiu软件的支持平台
校园网建设多注重硬件的配备而忽视了软件的开发,使校园网的应用建设水平远落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硬件的有效应用,限制了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就拿息息相关的网络信息处举例: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nVisual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但有的学校至今网络拓扑却还靠人工手绘,设备信息等资料全靠翻查陈年资料,资源管理规划全靠“跑腿”,这么多维度的资源信息全靠手动表格一条条的记录。一台服务器就价格就能解决以上问题,然而就因软件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味投资买入新设备,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遇到一大瓶颈,导致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突出。
缺乏对校园网正确认识,对信息化建设理解有所偏差
有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设备,组建成校园网,然后建立网站,发布一下网页,简单共享一下文件,上网查阅资料,收发一下邮件。显然没有认识到校园网真正的作用,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很多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性能的校园网络,然而缺乏对校园网的利用。只求拥有,不求发展和利用,简单的将“有无校园网”当作评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把校园网建设当作目的。这种观念影响了校园网的应用,忽视了校园网的建设只是手段,真正的功能应是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学生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很多高校机房都可以随意进出,没有审核机制,网络核xin机房内无监控措施、设备和线缆未作标识、无机房进出记录、重要线路未实现重点管理。例如在某省医科大学,学生可以随意进出机房插拔跳线,导致动不动就形成环路,天天报警,何谈安全呢?甚至有的学校官网未进行等保测评及相关备案等,智慧校园建设的安全体系没有构建起来。
记录不清,故障排查时间长
在“智慧校园”之中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网络监控就会掉线,这时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校方难辞其咎;信息化时代很多课程知识不单依靠书本承载没有网络,老师将无法正常教学学生将无法正常学习;食堂网络中断,饭卡将无法使用;“家校一体,智慧课堂”也将不再智慧…一旦网络出现故障,需要能快速准确地分析故障原因,才能及时解决故障,从而保障恢复正常使用。而在校园网络维护中,综合布线的故障率是比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约占故障总数的70%以上,就在这样成千上万的链路体量中找到故障点,没有清晰的记录,很难做到“快速精zhun”,有些学校还是多校区,资源位置更为分散,这就造成了现在大多数校园网故障都是一排查一下午甚至一周或更长…
成本高效率低
就拿光缆资源举例:早年光缆制造工艺只能做小芯数缆,校方对资源纤芯管理也不规范不重视,造成纤芯使用情况并不明晰,让本就不宽裕的光缆资源雪上加霜,造成新需求一来就“无缆可用”只能下井放新缆,小芯数缆一根一根的放,管沟隔栅日益渐满,再挖新沟,Z终变成纤芯一根根的浪费,沟一条条的挖,时间一点点增加,恶性循环,提一个业务半学期才能满足。但是众所周知无论是光缆造价还是管沟建设都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开支,Z终结果就是花了大价钱,起了小作用,发展根本跟不上需求变更。楼宇内的网络基础设施亦是如此,一边采购一边闲置。
重建设,轻管理
很多学校花这么高昂的成本投入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盲目攀比一味求新,却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交付给“后勤部”“安保处”“外包运维”“运营商”甚至老师兼职管理,又或是偌大的资源,管理人员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全局工作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落实这项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将存在很多问题。不专业,不专职,这就造成了校园网只局限于常规工作,没有人力牵头开发创新,阻碍了教育网为现代教育需求、“智慧校园”需求提供及时、高效、适合的服务,斥巨资建设的校园网却成了摆设,难以实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