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球的兴起,教育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阶段。智慧教育将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推动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S次提出“智慧校园”的概念,指出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要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智慧校园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变师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具体的说,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食堂、教室、图书馆、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
如何构建智慧校园 ?
首先来谈下,为什么要提出构建智慧校园呢?
有三个关键点:
1. 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热度和关注。
2. 深化课程改i革的需要,实现教育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3. 贯彻落实社会精神的需要。
那么如何构建智慧校园呢?
一、要有创新性应用。
如果延续过去的教学方法去应用,是没有价值的,大家对课堂的认知要提升和扩展。信息化为我们的智慧课堂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我们的课堂也需要做到开放,课堂形态的改变需要去实践。
二、信息化发展下教育方法目标模式多样化的认识。
如果我们对教育目标没有多样化认识,我们就不需要去搭建智慧课堂,如果只是要了解学生考试考多少分,多少升学率,一个黑板加几根粉笔也能达到这样的作用。对教育而言,Z重要的一点是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如果只是以分数来衡量对知识理解程度是有偏差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实际上还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当教育沦为分配社会资源工具的时候,教育永远不会是质优教育。
三、我们要构建智慧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教育思想的境界。
我们的信息化要面向课堂,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起到效果,但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因为已经没有了我们要培养的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了这个目标,教育信息化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沦为分配社会资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