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的育人功能和治理要求
教育装备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装备连通“万维空间”、服务“三尺讲台”,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为趋势,构建起智慧教学环境,促进改变知识的呈现、传递、交流、分享、评价等方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愈加广阔的空间。教育装备丰富教育供给方式。通过“云课堂”破解优质师资总量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搭建“云平台”为边远、贫困、民族和农村地区学生带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确保国家规定课程开足开齐开好,提供了愈加有力的支撑。
教育装备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教育装备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应用,可以化低效为高效、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增强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不断增进学生观察理解、知识内化和实践能力。教育装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广泛获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增进课堂效率、分析教情学情、不断反思优化、驱动精准教学,使得教研、教学活动富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教育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装备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与“重内涵、提品质、特色化”并重,要求各地各校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教育装备更好地与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师资培养和教学实践相融合,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促进学校品质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装备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装备的生机在教育,活力在市场。国家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教育装备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从“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装备工作,统筹育人规律、治理规律和市场规律,健全教育装备工作政策指导、产业引导、标准体系、质量监管等保障体系,提高涉及教育装备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装备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进入公益普惠快车道,科学保教装备快速发展;教育装备成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重要内容;高中普及攻坚及新高考改革推动高中实施走班教学,对教育装备体系化支撑提出更高要求。教育装备工作正由过去更多地关注建设与配备、数量与规模,转向建设与配备、管理与应用、质量与效益的内在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