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面临五大难题
当前,学校正着力普遍运用电子校务,逐步实现网上办事和移动办公,构建集校务公开、服务检索、服务办理、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各级各部联动的综合性网上服务平台,如何有效统一全校思想,协同师生力量,发挥部门院系的主体作用,快速推进“Z多跑一次”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也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迫切需求。
同时我们认识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面临以下几大问题:
1.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
同师生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信息化工作已渗透到校务管理、教育科研、师生办事、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全天候的服务咨询、基于办公桌面的故障响应、精细化的信息化服务、安全可控的网络管理等师生需求不断涌现。
目前很多系统平台缺失、5x8而不是7x24小时的服务咨询、到楼宇接入网的故障响应、粗放式的信息化管理及服务、被动式网络安全监管的现状格局,同师生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补齐支撑服务短板是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信息化应用服务迫切需要整合
学校各类系统平台间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数据流通困难、业务无法协同、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逐渐凸显。
重复填表、一人多卡、同一主题数据统计不一致、应用入口多等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一卡通平台的定位提升及应用整合,以教师信息库、学生的信息库、设备资产库三大主数据库建设带动业务数据的融合,校内服务网与WWW主页的有机集成,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业务同审批及服务事项分离。从顶层设计角度推进资源、应用及服务整合已迫在眉睫。
3.系统平台技术框架亟待更新
立足之前的师生需求和主流技术,构建了一卡通(校园卡)、校园信息门户等一大批系统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为特征的应用与服务,需要开放式、分布式的技术架构来支撑,“数据中心、支付中心、认证中心”为基础的统一型、集中型的技术平台难以支撑;“固定式、自建式、闭合式”为特点的私有化技术平台难以适应,影响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信息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教育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工作至关重要,是系统建设模式从多部门分散开发到学校统筹开发转变的关键。目前,信息化部门管理的职能定位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整体协调力度,制约了全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盘棋”局面的形成。
信息化专职队伍的薪酬体系没有兼顾行业的特殊性,支撑晋升通道狭窄,影响专职队伍的吸引力。制定阶段性信息化规划及全校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的制度还没有形成。
信息化建设项目、服务运营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等体系化的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信息化项目审核、验收、评价等多个阶段的管理未能建成完整支撑体系,未形成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闭环。经费投入及全校统筹的计划性不强也是造成信息化整体性缺失的因素之一。
5.信息安全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网络信息安全的底线思维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全校有较多网站(系统)在操作系统、开发语言、应用管理等不同层面存在技术管理手段单一的情况。漏洞扫描、日志审计、攻击研判的安全防护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
基于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预警能力还是较为薄弱,从全局视角开展安全威胁的发现识别、理解分析、响应处置的能力不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能力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