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智慧教学设施
完善智慧教学设施。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支持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部署学科专i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有条件的地方普及符合技术标准和学习需要的个人学习终端,支撑网络条件下个性化的教与学。支持建设满足教学和管理需求的视频交互系统,支撑居家学习和家校互动。
——《意见》第十条
在智慧教学设施方面,有序加快智慧教室环境改造。面向智慧化教学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需要,配备高速无线网络、互动大屏、高清追踪摄像头和远程拾音麦克风等设施,为线上线下学生提供同等质优的听课体验及同步互动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的画面追随和切换,板书、投影、语音识别自动生成课堂笔记,视频自动录制剪辑等功能。使用同一套软硬件设备兼顾远程教学、小组讨论、标准化考场、慕课录制等需求,实现资源复用,鼓励同步建设课堂直录播系统,将课堂授课内容长期留存,并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共享。
建设多种布局的智慧教室,满足不同班级规模、不同授课形式的需要,并能够根据需求不同而快速灵活调整。对教学楼内上课人数、自修人数、环境温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等参数进行采集并及时在线发布,及时调整教学楼内的设施设备运行,确保既能打造出一个舒适安心的学习环境,又能有效地节约能耗。
选用符合学校需求的教育教学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需要,对线上线下、教与学开展全过程数据记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详细数据和平台支持。
采用混合云模式,支持建设满足教学和管理需求的视频交互系统,支撑灵活的校内外师生交流和讨论,并且为历史课程和讨论视频提供长期存留空间和快速点播入口。
面向教师持续开展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智慧教学设施的使用,融合传统课堂教育与线上教育,并能熟练使用教学平台和视频交互系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明显改善学生的上课体验和学习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建设采用VR/AR、全息技术及5G远程教学的示范性教学设施,特别应用于实验实训教学,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投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