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教育信息化需要开拓创新
创新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从中文角度来看,创新孕育着一个突破,也蕴含着相应的风险。
“创”有一个仓,暗示着创新首先要有一个仓库进行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新”有一个亲,也就是信息化服务要亲近师生,所以要关注用户体验。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教育创新方面,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不断深度融合到教育全过程,教与学环境要为师生随时提供服务,才能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的。
以信息化领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综合发展。
很多专家都在研究1.0和2.0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力量,融合创新、智能领引是其主要特征。
三个转变包括:从教育专Y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以上趋势背景都在提示我们,没有创新,教育信息化就无法进行。从教育信息化1.0、2.0再到教育信息化2035,它包含的是在教学(教育改i革和网络育人)、科研(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管理(大学和现代治理)、服务(前沿校园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创新需求。当前,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满足学校高速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发展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信息化普遍存在“多、杂、散、偏”的问题:平台数量多、应用繁杂、系统孤立、偏离教育重心,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何从以技术设备为中心向以育人为中心转变?如何从碎片化建设转向系统化建设?如何从脉冲式应用转向常态化应用?如何解决运维升级等后续可持续性问题?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之路怎么选等等。
创新能够带来什么?一是解决技术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发现用户想不到的事情;三是改善管理不精细的事;四是优化体验不舒服的事。
面临的挑战
首先,创新不一定能成功。
◉ 一是从结果角度来看,创新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如果创新是单兵作战,并不重视应用的生态,就会产生精细化管理与用户体验的突冲;
◉ 二是过度创新,技术超前。好的技术一定是适合的和恰当的,而不是某个企业为我们提供新技术就能用起来的;
◉ 三是创新实践的落地时间过长;
◉ 四是有的创新会让用户体验变差。信息化建设者、管理者包括师生用户都要有这样的认知:创新没那么简单。
其次,创新可能带来一定的隐患。
比如创新带来的安全隐患。包括隐私权限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用户的生物特征一次采集,可以被长久使用。
此外,创新需要有资金的支持。
如何在学校落地?